初中周记
关于初中周记范文5篇
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一周的经历,可以助长我们的阅历,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周记吧。那么写周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周记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周记 篇1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古老的襄阳城下,汉江孕育着家乡万顷良田。小麦、稻谷、玉米、高粱、芝麻、棉花等农作物使我的家乡富饶而美丽。大部分农作物是在秋天收获,因此家乡的秋天便从硕果累累的 无际田野开始了。
雨褪去了夏日的激情,带着丝丝凉意轻轻细细地飘洒着,一阵又一阵连绵几天过后,天空豁然开朗了。仿佛被细雨抚尽了夏日的浮躁,此刻已是秋高气爽。太阳更加肆意泼洒它深沉的热烈,成了名 副其实的“秋老虎”。“秋老虎”毫不留情地肆虐着田野。高粱早已褪去青纱,油滑粗壮的泛着金光的秆子顶着火红的穗头,静静地立着,仿佛一个等着花轿来迎娶的新娘,羞红的脸埋在胸前,饱含深 情地默默期盼着。玉米棒子早已钻出了枯黄的外衣,露着脸儿晒着太阳。棉花地里晚熟的棉桃儿更加丰满,迎着骄阳绽开雪白的棉花。已经泛红铜色的枝叶顶着朵朵雪白的棉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
最枪眼的还要数那蓝天下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荡起金色的波浪。波浪一层赶着一层掠过整个田野。排干了水的稻田微微裂开一道道口子,踩上去 松松软软。枯黄的稻叶卷曲起来现出发亮的稻秆儿,一株一株,一行一行,间距分明。野兔从冈坡上迁居到此,和长腿的鹧鸪、快嘴巴的八哥、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嬉闹着。它们在稻田这如梦的境界 里玩捉迷藏,野兔猫着腰钻进稻田,一溜烟地跑向前,只看见稻秆儿顶着稻穗摇摆着身姿,“沙、沙、沙……”一路摇摆开去。仿佛平静的心湖荡起的那一阵涟漪——奇特、美丽、动人……
大雁伫立在高高的堤坝上,时而翘首盼望,时而低头沉思。这多情的候鸟把对家的留念映照在蓝天碧水之中。
秋天,我美丽的家乡在云淡风清中展示着她的成熟。
初中周记 篇2
今天,我们来到了黄山。
我站在飞来石的'正前方看飞来石,看见飞来石四周全是云海。他们在飞来石周围翻滚着,如潮水般地围绕着飞来石。而飞来石则单独地耸立在那儿,简直就象一艘帆船一样在波涛中航行。飞来石是一块淡棕色的花岗岩,它似乎是平行四边形又似椭圆形。在云雾中我隐隐约约看到了飞来石上的三个大字“飞来石”。飞来石好像从天上飞来的天书一样。我想: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块石头才叫飞来石吧?我又从右边看飞来石,发现飞来石的样子可真有趣。它好像被神仙咬了半口的仙桃一样,正正地呆在那里。看了这个情景,我想:是哪路神仙吃的桃子?怎么才吃了半口就扔了!那路神仙可真浪费呀!假如把这个“巨型桃子”带回去吃,还真不知道能吃上几年呢?还不知道这桃子味道如何呢?我又从左边看飞来石。这时候的飞来石,好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坐在那。那个姑娘是穿着连衣裙的,她的头转向身后,眼睛直视前方,似乎是在欣赏黄山的美丽景色。我想:她看到这景色,一定十分激动吧?在下山的路上,我又转向飞来石。我看了此时的飞来石,感觉无比壮观,此时的飞来石好像一个巨大的鸡蛋直直地插在那儿,那个鸡蛋长得胖胖的、圆圆的。而地上的栏杆组成了盘,把鸡蛋托了起来。我想:一个圆圆的托假如有一天,这蛋倒下去了,那可怎么办?
爸爸说,“迎客松”是黄山松的代表,在黄山1670米处。高10米左右。它的树枝一侧向外伸展,很像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展双臂,热情欢迎八方游客。同行的导游叔叔介绍,迎客松已有1300多年树龄了。它的生长方式很奇特,都扎根在石缝里,土少石多,以顽强的毅力存活了上千年。我当时很奇怪,就问:“那它们的水分从哪里来呀?”导游叔叔说:“从云里雾里呀,黄山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是阴雨天。”我又问:“那冬天下大雪会把它压坏吗?”“不会。这里会有工作人员为它清除积雪,这样它才能以这么美好的姿态来迎接游客啊。”听了导游叔叔的话,我放心地笑了。
送客松在玉屏峰的右侧道旁,黄山十大名松之一。此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相对应。故名“送客松”。有诗赞曰:“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由于迎客松树龄老化、生命力下降,所处立地条件恶劣、连续几年持续干旱以及木腐菌的危害,导致树势逐年衰退。这株极珍贵的松树没有挽救成活。专家及游客对此均表示非常惋惜大自然的生老病死实属正常现象。其实迎客松也是又择树命名的,据资料显示,最早记载迎客松、送客松的见于1635年明代许楚写的《黄山游记》,称作迎、送松。由于自然因素,送松于1799年死亡,迎松于1832年死亡。现在黄山上的迎客松、送客松是1859年重新择树命名的。明代黄山有九大名松,惟一存活至今的只有始信峰上的“接引松”。
从20xx年8月开始,黄山风景区派人上山寻找所有古树名木的“未来替代者”,送客松等名木的替代树已经找到,“迎客松”的“替身”几乎和原树一模一样。新迎客松位于由玉屏楼往莲化峰方向的立雪台旁,距迎客松约50米,寿200岁左右,较原迎客松年轻,其外形与原送客松基本一致,树干挺拔、分枝合理、呈旗形树冠,与原送客松形神相似、体量略大,长势旺盛;该树依托的背景与原树相同,均为莲花峰;该树所处的地形适合游人观赏和拍照留影。
“醉温泉”坐落于黄山脚下,周围尽是山水,我们边泡温泉边欣赏风景。这里的温泉还有很多种类——有红酒的,白酒的,高温的,旋转的,看得目不暇接。我跳进水中,一种温柔舒适的感觉油然而升,好像有一双柔和的手轻轻的抚摸着,舒服极了。再到旋转池去看看,瞧!水顺着圆形的池边流动着,人坐在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按摩着,假如躺在水面上,还能和水一起转动,十分有趣。在泡的同时还能品尝热腾腾的菊花茶,欣赏四周的山色、美景,感觉简直好像在人间仙境。我和爸爸又一起到了下面的水上游乐场去玩了个痛快。那里有水上滑梯,还有一些有治病作用的中药温泉,我们都去体验了一下。虽然外面很冷,但泡了温泉就温暖多了,而且这样一来身体的抵抗力也增加了。
初中周记 篇3
匆忙地奔出家门,沉重的书包压在我的肩上,胸口被压得缺氧着。在周围的空气里一点点寻找着氧气。坐在公车上,心里还是如一潭枯水一般沉寂。
望向窗外的风景,一直看到快要睡着,而旅途还是遥遥无期。抬头望向车上的表,一个男孩的身影却跳进眼帘。
三四岁大的男孩正在发脾气,抱怨没地方坐。而他身边的奶奶很心疼却又没办法的在一旁看着。拿出一个小布包,就那么垫在地板上,让孙子坐。而男孩儿还在哼唧着:“脏不脏啊。”奶奶无奈的在一旁搓着手,脸上挂着尴尬的笑。
坐在人们晃动的脚边的小男孩,好像困了,小脑袋跟着公车上的音乐节拍轻点着,眼神却朦胧着。像个小企鹅一样摇摇摆摆的,在人群中显得可爱又可怜。
司机叔叔突然一个急刹车——嘭的一声,我撞到了前面的栏杆上。(疼死了……T T)小男孩儿没往前撞,惯性把他直接摔在了后面的地板上。他的奶奶倒抽一口凉气,在孙子的大哭声和旁边人冷漠和埋怨的目光中陪着笑脸扶起孙子小心翼翼地安慰着他。
我心里忽然尖锐地疼了一下,既为奶奶,也为男孩儿,更为了那一副冷漠的场面。
尽管离目的地还远,我还是叫住了奶奶,说:“您和孩子坐这儿吧,我该下啦。”
奶奶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然后就催孙子:“阿姨给你让位置啦,还不快谢谢阿姨。”这一句话听得我差点晕倒。妈呀,我有那么老吗。(T T……说出去都没脸见人了。。)我笑着说了声不客气,然后静静的等待着下车。
奶奶抱着孙子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看着窗外的风景。男孩儿睡着了,不再去管脑袋后面肿起的小包,而是香甜的睡着了,在奶奶怀里。
下了车,新鲜的空气涌入肺中,同时涌入的,还有开心与明朗。想起奶奶和男孩幸福的表情,我不禁笑了出来,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背上的书包,好像也不太沉重了呦。
可我做了什么呢?只是让个座而已啊。
初中周记 篇4
家附近的一座小山,是我从小就爱去的地方。那儿被人们称作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占地不大,却满山都是树,是一个天然氧吧。树上有松鼠,它们害怕见人,但运气好的话就能看见。小鸟们在枝头歌唱,它们仿佛是一支庞大的合唱队,带给中山公园无穷的生机。因为空气湿润,所以,树底下常常会有许多小蘑菇,它们就像这山中的小精灵,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悄然无声地探出了头。
山上的路错综复杂,不熟的人极易迷路。但是对我这种在山脚下土生土长的人来说,却十分熟悉,我十分清楚山上的每一条路能通往哪儿,怎么走。我最喜欢沿着最陡的那条路到达山顶的电视塔了,在那能眺望到整个奉城,包括我的家,包括我的学校,有时还能看到火车站呢!
中山公园的早晨是老人的天地。他们在小路上散步、聊天、说笑。在平台上打羽毛球、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大爷们有力的动作,大妈们活泼的舞步,使得中山公园充满了生机。
中山公园是不是很棒呢?
初中周记 篇5
星期天的下午,我做完作业把滑板拿出来玩,滑着,看见小伙伴们都在骑自行车,我心里就想:“我也骑自行车吧,我的自行车很久没骑了,都漏了两次气!”于是,我回到了家。把滑板放回去,再把我一直不理的“小伙伴”----自行车推了出来,认真的擦掉它身上的灰尘,迫不及待地骑上了自行车,就骑出了家门。
虽然我很久没骑自行车了,可我还是会骑的,只要目光平视前方,双肩放松,身体微微前倾,双腿随车轮飞转而伸缩,就可以轻松自如地骑着自行车。我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转来转去,跟朋友“比赛”自行车,我赢了。我高兴得飞快地骑了一圈又一圈。这一天,我又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不过我还是很开心,我开心的回家了。
对了,在买自行车之前,我就先看了自行车的相关资料,给大家介绍点吧:自行车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水。突然,一辆马车从身后直奔而来,那条路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好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改一改呢?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他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由于车子还没有传动链条,靠骑车人双脚用力蹬地,小车才能慢慢地前进,而且车子只能直行,不会拐弯,出门骑一会儿就累得满身大汗。
我喜欢骑自行车,因为它很有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