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精选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上百,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说,孔明算得英雄,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是千年难遇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认为他完全可以有更大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他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孙权则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我认为,三国英雄,曹操莫属。
我觉得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姓刘者可当帝?曹操的一生,有不少罪过和错误,但正如鲁迅所说的。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他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除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还称王不称帝,说“天下为定,不得遵古”。是多么有先见之名!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它拿出来,一个一个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二心的,把那些动摇份子都给我揪出来,而曹操没有。曹操发现这些一堆书信,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做得很漂亮,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因为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胜强,老实说,自己心里都没底,何况大家呢,这勾结袁绍又不是一个二个,三个五个,可能是几十个,上百个,这都清算不过来,何必要清算呢,这个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当着全部人的面把这些证明全部烧毁,让大家放心,跟着曹某,只要衷诚,以前的事我不知道。可见他的政治才能甚高。曹操很会装糊涂,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的天下。
他还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火烧赤壁使他元气大伤,但他毫不气馁,真乃帝王之大气也!然而,败仗并不能掩盖他的计谋。也有书说道,空城计乃曹操所设,当时,一个叫郭冲的人十分崇拜诸葛亮,才编是诸葛亮出的空城计。
他又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
他还有好多的故事,什么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割须弃袍,割发代首,败走华容道……刘备虽有三顾茅庐之故事,曹公却有跣足迎许攸之美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胸怀坦荡,立志高远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也有自己的缺点。他太多疑,误杀吕伯奢,成为后人反感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有一点自私。他梦中杀人之事,也足够凶狠。因不信任华佗,将他杀害,自己也因病去世。可是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那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总之,我认为,三国英雄,曹操一人而已!总之,曹操是应该给其一个公正的地位的时候了,就象文革以后,咱们也给刘将军等人平反一样,咱们应该要有自己的看法,用事实说话。不能人云亦云。这样,咱们的社会才会更有发展。最后,我得出结论,三国鼎立初期的英雄人物中,唯操尔。曹操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榜样!,我永远以他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2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看了霍去病传之后,我不禁遥想他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霍去病,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外甥,西汉王朝著名的抗击匈奴将军,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少年军事将军。在18岁到24岁的短短几年中,他先后6次参加大规模征讨匈奴的战争,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而他一段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正式发起对匈奴的反击战争。年仅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出征,汉武帝封他为“骠姚校尉”,挑选了800名精锐骑兵归他指挥。霍去病率领这800骑兵,远离大部队数百里,在茫茫大漠里奔袭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对匈奴首脑发起闪电般的袭击,杀敌20xx多人,其中包括多名匈奴贵族。汉武帝知道后大喜过望,封霍去病为冠军侯。霍去病的首战就以骄人的战果向世人宣布,一位少年将军横空出世了。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又成功指挥了河西之战。河西即今天的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一带,是汉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当时一直被匈奴侵占。汉武帝想与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动了河西战役。在河西一战中,霍去病指挥数万骑兵迂回数千里,消灭了数万匈奴,匈奴浑邪王投降,霍去病成功收复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之路。
河西之战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力量。匈奴人悲哀地唱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在他们眼里,年仅20岁的霍去病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少年战神,有霍去病在,他们就不可能和汉抗衡。
河西之战结束后,汉武帝为了奖励霍去病的军功,在长安为他建了一座豪华的住宅。而霍去病却铿锵豪迈地回答:“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公元前119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霍去病毫无争议的成为了汉军的主帅。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长途奔袭两千多里,对匈奴左贤王部进行攻击,在消灭匈奴7万多人后,在匈奴人的狼居胥山上建立起高坛举行祭天封礼庆祝胜利,在历史上留下了著名的“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贝尔加湖,才凯旋回朝。被汉武帝拜为大司马一职。这时的霍去病年仅22岁。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不幸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
我喜欢霍去病,是因为他为国忘家的精神。霍去病的姨母是皇后,舅舅是大将军卫青,家世显赫,但他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而是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弱冠之年的霍去病短短八个字震撼人心。
我喜欢霍去病,是因为他有勇有谋的能力。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却回答:“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霍去病不拘泥于习俗常规,而是注重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所以才能屡建奇功、决胜千里。
我喜欢霍去病 ……此处隐藏14463个字……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前言
人生如花,伴随着缱绻绮丽的景致,在温暖如春的气息下喷吐芬芳,经历风雨后依旧挺拔向阳。李易安就是其中之一,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时而温婉时而激扬的文字向我们诉说着她花一般的人生。
李易安,这朵含苞欲放的花沾着盈盈露珠,晶莹的液体中映着繁花的美。“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一代佳人欲与清丽的花儿一比芳容,真是好生的俏丽和娇憨。转眸之间,时光走了一季,此时已是红藕香残玉簟秋。丈夫远离,自己只能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任凭那一丝一缕的哀愁融进水中,荡起涟漪,层层起伏圈圈环绕,就似她眉间现出的思念,断断续续——下了眉头上了心头。回眸,又是一年暮春时,花骨朵开始向外舒展卷曲的娇嫩粉瓣。而李清照呢?像是这个季节的流放者——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绪。本是恬美安然的季节,但没有那个人,即便是轻舟绿水前,也一如断肠崖边,只是这时的李清照浅笑依然,念着青州十年,所谓的“衣带渐宽终不悔”大抵就是如此,为了一个模糊飘渺的理由,一直坚守,哪怕青丝染霜华,痛苦溢满心间!那些曾在李易安心中摇曳的灿烂花朵,虽然早已凋落不见,但仿佛还余着淡远的香。或许,那是词人从前斜倚宝鸭炉时在袅袅青烟中盛放的花香思绪。
诗人龚自珍曾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清照为丈夫开的花是落了,可它的败落却滋养了面朝祖国绽放的那朵,愈发明艳。
就是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在年少时就有着惊人的政治远见“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不同寻常的见解从一女子口中脱出,也引得朱熹评论“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所以说李易安的骨子里天生地都散发着浑然大气。在后来战火纷飞的朝代更迭间,她更是独自一人在乱世颠沛流离,用削瘦的肩膀承起生的希望。面对金兵的肆虐入侵还写出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让人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看上去纤弱无骨的官宦家女子怎能写出这等豪迈的诗?所以,李清照是女人的身男人的魂。女人,最是沧桑见真情,家境的沦落以及国家的战乱,已将她寄予生活的希冀打碎,那时的她已褪尽尘世铅华,宛如一颗经过漫长岁月冲刷而成的饱满泛着洁净光芒的珍珠。此刻从易安的身上我们能感知战争笼罩的黑暗,却看不到她心中的彷徨。是的,因为在她心里,那些种在祖国土地上的花已悄然开放,它们前仆后继地绽,想牺牲在盛开之中!全因那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慷慨激昂,那是在一切都背叛她时唯能拯救她内心的坚强,那是祖国给她的有力支撑!
李清照也许就是智者手中的那一枝花,不为世事而苦恼终身,在受到命运的打击时仍然逆风而行,以铮铮傲骨谱写着一个女子的壮志史诗!直至那么一天,苦难的日子全成为过往,她才猛然发现,自己足以用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每一天的惊涛骇浪。而我们,又何不像她一样呢?将遇到的困难视作上天对自己本身的磨砺,雕琢内心远比油饰外表有用。
我想李清照之所以能成为诗意长河中的一盏不灭莲灯,大概就在于她懂得在生命坎坷的行进道路上,从始至终地坚持,不放弃任何燃起的希望之火。我们由此也就更应该以敏感的慧心与独有的毅力,去走漫漫人生路,在那段成长的路途上学会欣赏品读身边转瞬即逝的风景,学会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从微乎其微的小事中,悟出生命的本质。
易安居士的故居虽离我们甚是遥远,但我们却能在清晨的薄雾朦胧中瞥见她的如花笑靥和眉宇间的凛然盛气。殊不知,易安不朽;她一直活在泛黄的墨香书卷里,一直活在众生心中的那片圣地,仿佛一低头,我们就能望见她那双深邃的眼,里面闪过的光影破碎而亮烈。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5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弘一法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往今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值得我们学习;精忠报国的岳飞值得我们赞颂;“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的苏武更是值得我们尊敬。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要数“如风常拂,如月明澈”般的弘一大师——李叔同了。
李叔同,字息霜,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一身,在多个领域,可谓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李叔同的书法:“弘一体”,字体“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名人皆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李叔同所创作的《送别歌》,结合西方音乐元素,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李叔同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究其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李叔同先生生当乱世,在他历尽百劫之后,终于在1918年8月19日,在定慧寺出家当了和尚,时年三十九岁。他一出家即告别尘世的一切繁文缛节,并发誓:“非佛经不书,非佛事不做,非佛语不说”。他受戒后持律极严,谢绝一切名闻利养,以戒为师,粗茶淡饭,过午不食,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云水生涯。正如夏丐尊所形容的,从“翩翩浊世佳公子”,一变而为“戒律精严之头陀”。李叔同以一颗平常心澹定自然地完成转化,成了弘一法师,他“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使我们终身受益。
弘一法师淡然的心态,脱俗的气质,清净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一生。每当我与同学斤斤计较时,便会想起弘一法师说过的“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每当我遇到挫折,面临困难时,便会想起弘一法师说过的“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学会冷静沉着的处理;每当我获得小小的成功时,弘一法师的“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又时刻回荡在我的耳边,提醒我,骄兵必败。成长道路中,弘一法师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道理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像是“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的个性。弘一大师静如止水,波澜不惊。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正是缺少一份“静”,有时候的我们,太过旺盛,太过激烈。
那年盛夏,气候格外燥热。夜晚,我因贪玩而不愿背新学的文言文,心里却安慰着自己:天气那么热,反正是刚学的,明天老师一定不会默写的,现在就玩一会吧。于是,我抱着侥幸心理竟也心安理得地玩了起来。第二天,谁料老师却开口说:“同学们,请准备一下昨天学的文言文,中午默写。”顿时,我心慌起来,六神无主,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下着,急着强记文言文,可是,内心无比燥热,又能记住多少呢?直到中午,老师的主意改变,我才定下神来。却也因此而后怕,以后再也不敢抱有侥幸心理,而是踏踏实实地落实好每一件事。我也因此懂得了弘一大师“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一月当空,千潭齐印,澄淆定荡,各应其机。李叔同的一生行谊,就是一部哲学大书,无字之经,不刊之典。他给后世留下的诗文、艺术、思想和佛典,就如蓝田之玉和袅罗之纱,越是经过时间的磨砺越坚实,越是经过污水的冲刷越洁白。
弘一法师已离我们远去,而他的人格魅力却经久不息:如风尝拂,如月明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