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精选14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篇1细雨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依旧,应是那绿肥红瘦……
——题记
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的诗词都让我迸溅出不知名的情愫与深深的熏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轻轻吟唱,眼前依稀浮现出一从茂盛的绿叶中只有星星点点的红花,虽透出一点抑郁之情,但也是她惜花爱花的真挚情感的表现,不失这种及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我的内心一触动,冷冷淡淡的我被委婉,活泼,平易,精炼的风格与轻快的节奏感带回了童年。爱哭的我,哈哈大笑的我,撅着嘴的我,无不显现出童年的奇妙?心好像被放松一般,对这世界又充满了自信,心中的苦闷烟消云散,随着它尽情地舞动。再次吟诵一遍,似乎又体会到了更多。自然的美好无可寓意,无论是落叶缤纷,还是绿肥红瘦,都一样地拥有自己的独道之处,都是一种享受。凄凉与美好是一对,就算悲惨又如何,笑之而过,明天依旧绽放自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她满腔碧血在沸腾,一颗赤子之心在呼喊。金朝攻破了汴京,虽然给她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痛苦,但磨灭不了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阻挡不了她对故国的思念。“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这大概我所不能及的。发自肺腑的心声,浓重,虽现在是和平时代,可是似乎自己完全忘了自己的使命。然而,一读她的词,就会觉得酸溜溜的,封建社会里的女子被束缚,可是在国家危亡的时候,还能挺身而出,主张收复中原。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却虚度光阴,这该如何是好?我想,李清照给我们作出榜样。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地报效祖国吗?
不单单是为她美妙的诗词而喝彩,更为她高尚的情操而感动。
她与丈夫回到青州。丈夫性情淡泊,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寻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她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千方百计缩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玉,而每得一贴罕见的古书,名画或金石,两人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瑕疵,其乐融融。这样的她,为了志趣而舍去华贵,为了追求精神生活而甘愿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也能充分了解别人,体谅别人,照顾别人。我们不也需要这样吗?
叹一句:“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李清照”!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篇2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豪杰,文人雅士,他们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和脸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她。
她的词总是那么悲伤,那么忧郁,那么凄惨。自从金军攻入汴京后,她和丈夫赵明诚一起流落到了南方,而她的丈夫也在上任湖州知事的途中死去了。她没有了依靠,变成了孤身一人。那"沉醉不知归路"的生活一下子像梦一般的逝去了,空余"人比黄花瘦"的愁。
她是一个奇女子。我只能这么评价她。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其精通诗词。在她出嫁后,她还和丈夫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她一生创作了许多词,流传下来的有45首。她的前期作品反映的是她的闺中生活,而她后期作品反映的则是她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惆怅。是因为与丈夫的离别?还是因为贫困忧苦的生活?也许,都是吧。但若不是与丈夫的离别,生活的贫困忧苦,又怎能造就如此一朵"黄花"呢?只是"红颜多薄命",她还没有享受生活,没有创作更多的诗词,就带着一生愁怨死去了。只剩下后人对她的评价和她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
真金不怕火炼,面对这么多的磨难,她选择了接受。她是坚强的,若是她不坚强,恐怕我们就看不到这些流传千古的词了吧!她也是脆弱的,她把自己的惆怅融于她的词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所遭遇的一切,又怎能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呢?她的愁,是说不尽的。
像她这样的女子在当时,在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殊不知,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她遭到了多少敌对!不过,后人在赞赏她,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在所有的词中,我偏爱她的词,我也喜欢她的性格。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里,我看到了她的壮志:从"争波,争波,惊起一滩鸥莺"里,我看到了她的活泼,从"空梦长安,任取长安道"里,我看到了她的爱国……她的词以特有的魅力,成为了干古流传的名句。
今夜,我仍捧着她的词,在静谧的夜中,感受着她的哀愁。易安居士,李清照阿…...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篇3穿越厚重的历史,走过曲折的流年,回望这风风雨雨的几千年,有这样一位女子,被人们成为“千古第一才女”。她——就是李清照。
在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在她与她的丈夫即将分别之时,李清照在锦帛上为赵明诚写下了这样的离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州。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的丈夫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他们结婚二十六年,有着如胶似漆的感情,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他们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1277年,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李清照终于心灰意冷,完成了《夏日绝句》。她的词一直都那么悲伤,凄婉,忧郁。她再也没有了“沉醉不知归路”的生活,只剩下“人比黄花瘦”的感叹,说不尽的愁。她是脆弱的,她把她的惆怅融入了诗词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又是坚强的,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压制下,她要承受怎样的质疑,受到多少敌对?但是,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所以,便有了“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李清照,坎坷的一生造就了她的不平凡,让她的词更有韵味,更有内涵。我没有资格来评价这样一位才女,我只能说,她是一位奇女子,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作出这些不俗的诗词。“才藻非女子事”,陆游是这样说的。
但是,李清照用她的情感,用她的心血浇灌出了璀璨的诗词花朵,告诉了世人,告诉了那个时代,谁说女子不如男。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 ……此处隐藏7933个字……抱。他视这些困难为雪泥鸿爪,坚定地踏向理想的远方。细细的雨纷纷扬扬的落下,隐隐有烟雾缭绕,杨柳岸上,有一人垂手而立,如遗世独立的仙人,他微微抬起眼眸,仔细端详着这泪眼婆娑的西湖。不管雨水是否浸湿了自己的素色长衫,也不管它是否扫了客人的兴,他的眼神随着烟雾的随风曼舞而起了微妙的变化,猛然间,一道光从苏轼的眼睛中掠过,他朗声吟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随即,他顿了顿,远望横卧的西湖如同美人西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一派花红柳绿之间,似是浓妆艳抹但又有那淡雅的细雨和缥缈的烟雾装点似乎未饰粉黛。见此情景,后两句便浑然天成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心无旁骛,只关心眼前的美景,这样的事情在宋朝干的最多的也只有苏东坡了。
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这位潇洒豁达的大词人苏东坡,是个心灵充满浪漫和敏感的人,就似那十年生死两茫茫,哪怕口中说着绝情的不思量但心中依然自难忘的孤身一人,身处他乡。我就那样看着这首诗,看了很久很久,渐渐地,一股被隐藏在豪放的表面下的婉约柔情从字里行间中渗透了出来,我被深深的震动了。但苏轼有的,不仅是对亡妻的思念与爱。还有那因和兄弟分隔两地而被抑制的豪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只听一声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命运有时也是有趣的,为你关上一扇门便会打开一扇窗。就这样,苏轼用了一种令我敬佩的方式开启了一段新的生活。他成了风雨中随风飘摇却怡然自得的竹叶,任由那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的苏东坡,已然成为了一个老顽童。他不仅在海南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依然谈笑风生,在谈到自己生平功业之时,还半开玩笑的自嘲了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甚至身兼数职,当上了美食家修仙者或者是瑜伽大师,我不由暗暗佩服这样的苏东坡,他不仅能在受到挫折时泰然自若,甚至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那一个个无人问津的夜晚,只有他一个人,用自己孤独的灵魂去回忆或者思寻和他同样孤独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实在不能不令人佩服和喜欢。
飘飘忽然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只能也只可能用来苏东坡。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篇13我对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印象非常深刻,这本书中塑造了好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与崇拜的那就要数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早年隐居隆中,后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作军师。
诸葛亮有很强的外交能力,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游说,使得孙刘结成同盟。诸葛亮在孙权面前谈论战事时的精细,与当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参军校尉鲁肃等人不谋而合;再有是军事才能,想必《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大家都不会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杀了曹军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心中很是得意,但他又担心这件事情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诸葛亮,于是派鲁肃前去试探。谁知诸葛亮不仅知道蒋干中计、曹操上当的事,还对鲁肃的来意也一清二楚。鲁肃回去如实向周瑜汇报。周瑜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实料事如神。诸葛亮在军事上是长于治军而短于计谋。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领商议军情,请诸葛亮也来参加。周瑜在会议上请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之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周瑜心中暗暗高兴,心想诸葛亮这下死定了。
诸葛亮对鲁肃说:“周瑜让我三天之内造十万之箭,分明是想让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诸葛亮让鲁肃帮他准备二十条船,每只船配三十个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盖严密,船两边各扎五六百个稻草人。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鲁肃很疑惑。诸葛亮传令让军士把船全力向北岸进发。这时,江上大雾弥漫,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船队悄悄驶进曹军水寨。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开,就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得脸都绿了,忙说:“快停!快停!曹军要是一出来,我们都没命了!”
诸葛亮笑着说:“放心!曹操虽有谋略,但疑心太重。他看见大雾,很是担心会有伏兵,绝不会轻易出击。”
在说曹军突然听到擂鼓和呐喊声,吓得乱作一团。曹操到江边一看,只见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江中长长地一只船队,似有千军万马。曹操说:“不许出击,只用乱箭射击。”于是曹军一万多将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万箭齐发,好像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曹军越射越起劲,不一会,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满了密密麻麻得箭。
天空渐渐发亮,浓雾散去,诸葛亮下令开船返回。又让船上士兵齐声呐喊:“谢谢丞相送箭!”曹操这才明白上了当,气得要死。
怎么样?你们也都十分佩服诸葛亮吧。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篇14采菊南山之乐
净土何在,污浊喧嚣人世间。
随遇而安,家旁五柳。陶渊明不受尘俗烦扰,住在车马来往的喧闹之地却因心灵的与世无争坦然淡定。远离了龌龊的官场,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生活自然处处皆趣。悠哉悠哉篱下采菊,飞鸟相伴归往山林,万物自由自在,南山之景实谓佳好。陶潜心中自是愉悦,于是脱口而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你那超凡脱俗的牧歌生活,令我怦然心动。在众人争先恐后追逐名利的年代里,你不像他人词藻堆砌造作。你的诗词更多的是自然的本真,不粉饰,不浮夸,清新朴素却寄情深长。我曾想,如若有机会像你那般生活——看自己喜欢的书,吃自己种植的蔬菜,赏自己独爱的菊,与知己尽兴言欢,岂不快哉。感谢你,陶渊明,你的纯朴简单让我安宁,像在炎热难耐的夏季里感受到的丝丝清凉之意。
水调歌头之愁
月明如水,皓月当空银光泻。
团圆节里无团圆,一人一月一壶酒。苏轼醉意微熏,把酒问天,潇洒之中又带郁愤。遥望月宫他心生羡意,想那无暇的明月寒宫会比这混世好上百般,可月常圆缺,又恰如人间,时也缺憾。无眠的孤清更加酿深了思念之情,千里外的弟兄是否安好,只闻他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解心中之愁。
苏轼,你的词曾被人称须关西大汉,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不想向来豪情万丈睥睨天下的你,也总有寂寞一刻。正因落拓与忧愁的共存,演绎了一个精彩真实的你。我曾想,生活亦是如此,时而一马平川直指东去,时而蛇形北斗朝向难分。感谢你,苏轼,你的洒脱与哀愁领我走向了更加辽远开阔的一方天地。
过零丁洋之叹
骤雨打萍,疾风卷絮山河碎。
学而入仕历经苦幸,一心报国壮志不屈。为扶正国家倾倒之势,文天祥在荒凉冷落的战火中煎熬四年,怎奈却未能扭转乾坤,仅而沦为阶下囚。国家的仇恨与个人的屈辱让他受尽折磨,但历史却记下了他那刻骨铭心的一声千古叹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你是正义凛然的斗士。你勇敢地接过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不敢担起的责任,奋勇迎战,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不受侵略与践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是这一点就强过其他千万只为安身立命的奉迎小人。我曾想,你最终的无奈抱憾怎样一种郁结?怎样一种不甘?感谢你,文天祥,你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教会我懂得什么是国,什么是家。
品味陶渊明,乐在素人心;阅读苏东坡,愁于思家亲;感受文天祥,叹因为国屈。当你们轻轻走过我的身边,答案昭然若揭。
中华三千,古人,不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