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时间:2024-05-07 23:45:28
高考作文集合七篇

高考作文集合七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 篇1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猴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很简单,在大西北粗砺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斟吟唱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俗称之为民俗,雅称之为文化!它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它的温情,也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的执着——它荣,他们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

老腔、秦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高考作文 篇2

拿起电话,拨完高考分数查询号码,几声嘀嗒声后,一个数字迅速传入我的耳中,一个“怎么会这么低”的问题开始反复地在脑海中盘旋……?

“孩子,把电话挂上吧。”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将我从茫然之中拉回来。我将电话挂上,说了一句:“妈妈,我出去买点东西。”之后,便头也不抬地出了门。因为我实在不敢正视那双眼睛,那双让我感到温暖,给我鼓励的眼睛。妈妈,对不起,我让您失望了,可我真的不是有意的,真的不是……正当我因对妈妈的愧疚而伤心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原来是班主任老师

我马上转身进了旁边的一个小店,因为我实在不想让一直关心我、照顾我、鼓励我的老师因我而失望,为此我只能逃避

等到老师的身影在不远处消失后,我走上了一条僻静的小路,本以为躲过了妈妈,避过了老师,心中的那份愧疚感能稍微降低一些,可脑海中突然闪现了高考前的一幕幕:为了算出一道难解的数学题一直到深夜还不休息;为了多背几个单词,几句名言警句,我天不亮就已起床……如此的付出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在高考中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可如今离高考录取线差了整整两分,如此的结果,对得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吗??

无尽的愧疚和失望让我在接下来的一个暑假中变得更加沉默,除了特殊情况,我几乎都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手捧着一本一天也难得翻一页的书,以此来掩饰内心的苦楚

……?

漫长的暑假终于结束了,考上大学的同学已陆续去各自的大学报到;没有考上的同学也已报名到高考复习班,我该何去何从?难道就这样整日生活在愧疚和失望中?难道就这样放弃自己为之奋斗了十二年之久的大学梦?……无数的难道充斥在大脑中,一种不甘心的念头随之在内心生出,且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孩子,虽然你这次失败了,可就为此而放弃你向往了那么久的大学梦,值吗?去复读吧,这道坎你肯定会跨过去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的身边,我回过头,接过妈妈手中一张复读班的报名表,“是你班主任送过来的,我们都支持你。”?

“妈妈,我……我……我对不起你们!”?

高考作文 篇3

当我们在学习上碰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说“不”,只要坚定信念和坚持奋斗就能不断前进。

记得读三年级时老师就要求要写周记,四年级时语文考试就有写作文的试题,而且占的分数都在20—30分。开始我对写周记很讨厌,认为没有什么内容好写,只好马虎应付了事;对作文更怕得要命,每次拿起笔来写作时就感到“满山净石头,无处下锄头”,总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那里起笔,抓不住中心,分不清段落,更不会结尾。斩斩地产生了讨厌和害怕作文的思想,当时担语文课的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找我谈话时语重心长地说:作文虽然比较困难,但千万别轻易说“不”,同时鼓励我多看书、多思考、多练笔,一定会有长进。老师的谈话给了我极大的勇气与鼓舞,从而加深了我对在困难面前不能轻易说“不”理解,深感这句话含义丰富,饱含着老师对我的希望与信任。他让我懂得在困难面前轻易说不,就是一种放弃的表现,也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更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行为;如果现在就讨厌作文,在学习上就不会有长进;也让我想到经历了风雨不一定会看见彩虹,可是不经历风雨就一定不会看见彩虹,所以不要轻易说不。

为了向这个“不”开战,我首先是坚定信心,树立坚定的信念,下决心学好写作文、一定要攻克作文难;其次是注意方法,采取多读课外书籍、勤做读书笔记、上网阅读好的作文;其次是坚持每周写周记、注意发现可以写作的人或事,认真练笔;再次是经常请教爷爷,请他修改、指点、评判。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慢慢克服了讨厌和惧怕写作文的心情,写起作文来也就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好写而且能突出重点了。最近我在“”上,坚持每个星期发表一篇自己的日记、周记、读后感或重大节日的活动、学习生活中奇闻趣事等,看到网友的评论和肯定,心里很有一种成就感,我用自己的行动攻克了作文难,没有轻易向困难低头,得到了老师和爷爷的表扬!

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困难和挫折都会存在,在困难面前一定不要轻易说“不”,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持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努力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努力超越自己,实现长大后报效祖国的崇高目标!

高考作文 篇4

探究,作为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本应欣然接受。然而,在当下,它却被人视为形式主义的表现,实乃痛哉!在我看来,探究者,不可缺也。

探究是授之以渔。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探究是在不给出结论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探 ……此处隐藏2496个字……个题目的难度是在于问题本身,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值得反复思考辩论的问题。题目本身没有倾向性,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任何人的观点,直抒己见即可。阅卷官在考生阐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同学的真实水平:思维、积累、视野、表达、感情乃至境界。好的命题,就是这样朴素,功夫不在表面。

花里胡哨的题目不知要考学生什么

而我们的不少作文题提出的问题本身并不需要思考,却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障碍。一些题目争奇斗异,花里胡哨,不知要考学生什么。

今年高考中受人诟病的是新课标卷和安徽卷的两个作文题。

新课标卷作文题“船主与油漆工”,讲了一个胡编乱造的故事。大意是船主请油漆工给船刷漆,油漆工顺手补了船底的洞。后来船主给油漆工送一大笔钱,感激地说:“当孩子们坐船出海后,我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出题者究竟想说明什么?这个故事逻辑之混乱,叙述之吊诡,引来一片声讨。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都莫名其妙。船主明知船底有洞也不采取措施,视亲子的性命如儿戏,如果不是糊涂透顶的浑人,就是有什么阴谋。但若是如此又何必掏钱谢油漆工?而油漆工在工作时发现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应该立即通报主人,请专业人士来修理,或者通知将要使用这条船的人,这才是责任感,怎么会不声不响地去“随手补上”?“补船”不是他的专长,若仅仅凭感觉去“补”,很可能会造成不规范的操作。

一个有最基本思考能力的人,第一反应必然是质疑故事的漏洞百出,但“质疑”在应试中是无用的。考生明智的做法是对如此赤裸裸的愚蠢视而不见,而是按照出题者的心意,“提炼”出“举手之劳”和“懂得感恩”这两个平庸的立意,再选择一个好写的角度,敷衍成文即可。

另一个让人无语的题目是安徽卷的“梯子不用时请收起”,好像禅宗和尚在打机锋,一眼看去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笔。

我们应试作文的教学中有一块很重要的训练是“审题”,说到底就是要学生千方百计去揣摩出题者的“圣意”,但其实这个“圣意”,出题者自己也不明白,至少是不清晰的。题目既不明确,还思考些什么?对考生来说,“思考”越多,“偏题”可能性越大。

霸道专制的题目让考生只能乖乖附和

我们高考作文命题的问题,除了题目本身指向不明确,在观点上也极其霸道专制。

今年浙江卷作文题“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也许讲的是平凡与伟大的关系。对于材料中的观点是否认可,本应该是可以各抒己见的,然而题目的倾向性非常明确,考生必须以甘于做一个凡人,为别人鼓掌等作为立论。万一哪个考生是叔本华、尼采的信徒,认为“我不愿做站在路边鼓掌的人,我偏要做一个被别人鼓掌的人”,那就是审题错误。要是屈原大夫复生参加高考,写上一段“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恐怕要被判为不及格。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去年江苏省的作文题恰恰是“拒绝平庸”。写这个题目,若有人反弹琵琶,说自己愿意做一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也是要不得的。

其实不管是“拒绝平庸”,还是“安于平凡”,都不过是出题者的个人意见罢了,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反正永远是出题目的人对,考生只有乖乖“附和”。这样的题目,根本不是在比人文素养,更不是在比思想深度。大家都是附和,只不过在比谁附和得最好看、最新巧、最华丽、最肉麻罢了。这是明显要求考生睁眼说瞎话,闭眼编套话。

“高分作文”可能是精致的“万金油”

题目的指向不清,使得学生根本不用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使得学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既不学,又不思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这样的考试,炮制出来的所谓“高分作文”,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反正题目也不知道要你讲什么,于是只要表面上“扣题”即可,然后想办法选一个最安全的角度,说一通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来糊弄自己,糊弄阅卷官。

请看下面的文字:

我等有幸处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听孔老之教诲,感孙文先生之遗志,理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如王观堂先生所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持一等之志,追寻曾国藩先生所向往达到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而后立言”的人生境界。

这段文字摘自据说是某地一篇高分作文,这篇被阅卷组赞许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将来考生奉为楷模、揣摩模仿的对象。但是,读者能否看出,这段话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样的文字是禁不起细看的,像这样由一堆名人和名言堆砌起来的空话,既可以套“梯子”,可以套“感恩”,也可以套“微光”、“理想”、“责任”甚至“希望”、“收获”云云,其实无非还是表决心,喊口号,只是用一种更精致的“万金油”罢了。

历年高考“高分作文”中充斥着大量这类华而不实的文章。即使被称为所谓奇文的,如当年轰动一时的《赤兔之死》,如“七言长诗”《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的门口》之类,也不过是在玩弄更奇巧的文字,去表达一个迎合上意的东西罢了。

这些文章共同的特点是用一些华美空洞的修辞,来包装一个平庸空洞、似是而非的思想,恰似一锅劣质的心灵鸡汤。这不能怪学生,他们也不愿意这样。虽说考试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可我们打造的这副镣铐未免也太沉重了。

高考作文 篇7

秋姐姐,现在,早已拖着长裙离去了,但是树的枝丫间仿佛还遗留着她的发香……

怀想初秋时……

一片树叶,向我展示了她,那纵横交错的叶筋,告诉着我,她的来临,将会给无数个生命带来惊喜。或许就是树吧,秋天,淡黄的、棕黄的、紫黄的一只只“蝴蝶”挥舞着翅膀,向一群小小的树精灵们,守卫着大树妈妈,层层叠叠的,给人以秋的独特气息。

有人说,春天是充满生机的,而秋天则是万物枯落的季节,使人觉得一片荒芜,枯燥乏味,所以,许多人并不喜欢秋。但是我却觉得不然,我就是那个特别的,独爱秋的人。

先说秋风吧,秋风虽然不如春风般柔情万丈、和煦细腻。但是,你是否发现,那秋风也仿佛是个善良可爱的少女,守护着大地呢!是她,捎来了冬天即将来临的口信儿,告诉动物朋友们——天气冷啦!要准备过冬啦!沿路,她还做了件好事——她吹熟了果树上的果实,苹果们露出红扑扑的脸蛋,石榴们笑得咧开了嘴,柿子们兴奋地从树上蹦了下来……仿佛都在向秋风妹妹致谢呢!有时,她高兴地来回飞舞着,但有时,也不知是害羞还是怎么,她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农民们一个个如蜜汁般甜蜜的笑脸……

要说秋天,最离不开的,就是那落叶归根的景象。可不,枫叶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红色的娇艳如火,棕色的厚重充实,黄色的淡雅清宁……每一片,都不同,都给予人不一样的美。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两句千古名句,正是他在观赏枫叶时所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作者的笔下,那枫叶是多么美呀!你曾想过吗——你身处一片枫林,闭上眼睛,秋风拂过树梢,“哗哗”枫叶应声而下,那枫叶滑到你的手上,钻进泥土里,漂在小溪上,驶向远方……它陪伴的,不仅仅是你,是我,还有那海外的游子,以及那些颠沛流离的人。它带来的是乡愁,但又不全是,它带来的,是如母亲的手掌般轻柔的感觉,使你心头涌上一股说不上的感动……

秋,我深深爱恋的——秋啊!

《高考作文集合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